1093
浏览早晨8点半火车停靠在兰州站,下车之后第一个去处就是马子禄牛肉面,吃一碗牛肉面做早餐。
话说兰州可谓是一座沉浸在牛肉面中的城市,牛肉面这种食品已经融入了传统文化。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里说,兰州城的清晨,就是就是在牛肉面的飘香中开始一天的生活的。兰州市有一千多家牛肉面馆,每天大约要消耗一百多万碗牛肉面,年产值约20多亿。
兰州清汤牛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是老少皆宜、色香味形具佳的大众特色的食品。“一清”:汤要清爽;“二白”:白萝卜有白人参之谓也;“三红”:辣椒油红,开胃健脾;“四绿”:蒜苗香菜绿茵茵令人垂涎欲滴;“五黄”:面条又黄又亮,又光又筋道。无论达官显贵,不管贩夫走卒,进得店来,一律自已购票端碗,绝对的公正平等。牛肉面馆里,一到吃饭时间,满堂里只有此起彼伏的嚼咽声与咕咚咚的喝汤声。牛肉面不仅是早餐,作为午餐和晚餐也未尝不可。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出了甘肃省,遍布全国的所谓“兰州拉面”绝大多数都不是兰州人开的,因为在甘肃绝对是找不到“兰州拉面”这块招牌的,大家都叫做牛肉面,只有出了省才会被人称作“兰州拉面”。
我要的是毛细,圆形面按照由细到粗,可分为“毛细”、“细”、“一细”、“二细”、“三细”、“韭叶”、“薄宽”、“宽”、“大宽”。
马子禄牛肉面(火车站店)
满满一碗牛肉面下肚之后,打车去同学家休息休息,准备吃过午饭再出来溜达溜达。
由于兰州是东西长,南北窄,因此城市里面的主干道只有几条。对于兰州这个狭长的带状城市而言,交通的极度拥堵让人们的神经紧张,每天出行的每个人都会祈祷“今天千万别堵车”。在兰州的主城区,即便是剐蹭都能引起拥堵,而且目前正在建设地下铁道工程,因此近5年内兰州堵车会相当严重。
主要是商场和店铺,没购物需求的话随便逛逛,人比较多,环境比较乱。
张掖路步行街
中午吃过饭原地满血复活,朋友建议带我去兰州最热闹的地方:西关十字和张掖路步行街看看。
张掖路步行街是条购物街,有地下和地上的商场,地下商场主要是个体铺面,以服装为主。地上是各服饰品牌的零售店以及商场。我没有什么购物的需求,就是随便走走罢了。张掖路附近有很多的餐厅、茶馆和酒吧,晚上的人流量也不少。
朋友说到年节这里人多的都走不动。
张掖路步行街
隍庙藏品交易市场
兰州的古玩一条街,主要是卖玉石、手串、票证、刀剑之类,大部分是赝品,可以逛逛,遇到好玩意儿不妨多砍砍价。
在隍庙那边遇到两个巴基斯坦青年,拉个旅行包,包里一堆巴基斯坦产的宝石项链和手串。有个不小心把一串项链掉到下水道里面了,旁边一堆人赶紧帮忙去找撬棍要把窖井盖打开,等我们走的时候还纹丝不动呢,最后也不知道有没有取出来。
巴基斯坦玉石
隍庙藏品交易市场
以前的城隍庙,后来被作为兰州第一工人俱乐部
钱币票证,和潘家园差不多,价格没问。
隍庙藏品交易市场
进去里面是三进的院子
隍庙藏品交易市场
狗妈妈正在奶两只小狗,看到我在拍照立刻冲过来汪汪叫保护小狗。
隍庙藏品交易市场
我和朋友逛了一圈分别收了两个石头墨镜,圆形的,我找了好久,网上都挺贵,这里价格还不错。
隍庙藏品交易市场
逛完隍庙,快到吃饭点儿了,给另外的朋友打电话,约在永昌路上一家餐厅吃饭,我朋友说这里的菜炒的不错,而且价格也实惠。吃完饭又在西关十字找了个茶馆,聊到晚上十点多才分头回家。
第2天
2014-01-19
今天来一趟博物馆之旅吧。
兰州的博物馆比起其他省会城市从数量和藏品上讲都少了点,不过甘肃省博物馆还是挺值得一去的。除周一外免费开放,用身份证可以换票进入。如果对于甘肃历史和丝路文化感兴趣的话这里有不少展品值得一看,尤其是馆藏的马踏飞燕为最著名的展品。在里面看到的陶土文化让我大开眼界,赞叹于古人对于美学的理解,简约即是美!切记拍照不能用三脚架和闪光灯。
甘肃省博物馆
在馆内可以用wifi然后扫二维码看讲解,对于理解展品非常好。陶土展和丝路历史展都是比较好的,然后是古生物展和佛教展。展厅干净,藏品还算丰富。进馆免费,也有免费讲解员但是不多,一般都是要单独花钱的。
博物馆大门,博物馆在火车西站附近,交通很方便,有不少公交车都可以到。
甘肃省博物馆
我们首先去二楼的古生物展厅参观。
甘肃省位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揭示其在地质历史时期复杂、多变的环境,古生物化石就是这些变化的见证。数十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发现了数量可观、门类庞杂的化石,这些标本在全国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甘肃曾先后出土了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当今世界保存最完整的黄河剑齿象(即黄河古象),完整的古鳄鱼化石,还有许多现已灭绝,因而尤显珍罕的古动物,如鱼类、巨犀、铲齿象、库班猪、剑齿虎、古长颈鹿、大唇犀、巨鬃狗等化石。
铲齿象的下颚骨。铲齿象是一种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它生存于中新世,约1500万-400万年前,范围包括非洲、欧洲、亚洲和北美。虽然当时它数量众多,但是在中新世灭绝。
欧洲、亚洲和北美都曾发现过禽龙化石,它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恐龙化石,由此也知道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这种奇特的动物。禽龙属于中大型恐龙,体长一般在10米左右,身高5米。甘肃发现的禽龙类化石有诺曼马鬃龙、巨齿兰州龙等。它们的发现不仅为我国禽龙类增添了新材料,而且对研究该地区的古地理、古环境也有一定的意义。
马璧山禽龙
叶菊石种类很多,因形状像枫叶而得名。叶菊石比较稀有,价值较高,甚至高达3万,小至几千。通常,叶菊石分为晶体菊石和化石菊石,晶体通常是指在侏罗纪早期的化石。
这件赠品非常美丽!
叶菊石
甘肃省博物馆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四只脚的食草动物。它们被认为是居住在平原上,并且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龙的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可达 12公尺长和 7 公尺高,可重达4 吨。
马门溪龙为恐龙的一属。生活在侏罗纪晚期提通阶,约1亿5000万年前到1亿4000万年前,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属蜥臀目蜥脚下目马门溪龙科。 马门溪龙的体长可达22到35米,而脖子占一半长度,马门溪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脖子最长的动物。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马门溪龙和一个网球场一样长,但它的身体却很“苗条”。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
黄河古象,1973年1月,在甘肃省合水县板桥乡的水利施工工地上发现了举世闻名的黄河古象。复原装架后的黄河古象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米多,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对黄河古象动物群的综合研究使我们有可能恢复二三百万年前陇东地区的古生态环境,那时的陇东气候炎热干燥,与现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稀树草原环境相似。
黄河古象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彩陶的古象。甘肃彩陶从距今八千年的大地湾文化,经过仰韶、马家窑文化,到齐家、沙井文化,延续了五千多年,构成了一部辉煌灿烂的彩陶发展史,其中马家窑文化达到了彩陶艺术的巅峰,是中国原始艺术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
彩陶为甘肃省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之一,在1100㎡的展室内,陈列了400件精美的彩陶,展现了甘肃彩陶的发展历史。
展览以文化发展序列为主,串联各期的文物精品进行设计。展览分为文明曙光——大地湾文化彩陶、锦绣初展——仰韶文化彩陶、彩陶之冠——马家窑文化彩陶、余辉流艳——青铜器时代诸文化彩陶、陶苑奇葩和陶艺再现六大部分,系统地反映了甘肃远古彩陶文化概况。
甘肃新时期时代文化分布示意图
绳纹红陶斝。斝(拼音:jiǎ,音同“甲”)是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王国维有《说斝》一文考证斝散同为一器。
护法神:地狱主-降阎魔尊。地狱主又叫“法王”,藏语称Chos-rgyi(曲杰),意为“降伏阎王者”,故又称“降阎魔尊”,是藏密重要护法神之一。藏密认为降阎魔尊是文殊菩萨为降伏阎罗王而变化的。文殊菩萨在佛门中专司智慧,表“大智”,所以地狱主降阎魔尊作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是一位象征智慧的护法神。
地狱主的形象:降阎魔尊的形象和大威德金刚很相似。他的头很像水牛头,是为降伏阎王而模仿阎王的形象。头戴五骷髅冠,三只眼,头发上束,身体蓝色。右手高举人骷髅棒,那是“作恶者”的骨架;左手拿着一端是钩、一端是套的绳索,这些都是代表他降伏鬼怪的威力和方法。他双脚赤足踏在大水牛(象征阎王)身上,典右腿,踏在水牛头上,以压住阎王的狂傲;左腿伸,踏其臀上,以降伏阎王的残暴。在水牛之下压着一个裸体披发的仰卧人,男性(常被误认为女性),是作恶者。
报的明妃叫“撒门底”,意为“怒者”。她曾被阎王掠去作妻子,阎王既然被地狱主阎麻木尊降伏,撒门底自然也归服地狱主,并做了他的明妃。她赤身裸体,背后披着一张鹿皮;张大嘴巴,要吞没整个俗世;发向下,表示对主人的驯服;戴五人头骨冠,表示勇武;右手拿三叉戟,左手捧盛血的人头骨碗,表示把幸福献给法王(地狱主)。
主尊和明妃都用蛇作装饰,手腕、肘、踝等部位都缠着蛇,表示降伏龙王。背景是火焰,下面是莲花,莲花上有太阳。
降阎魔尊,表面鎏金,造型别致。
甘肃省博物馆
关于降阎魔尊与阎王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个苦行僧在一个深山洞窟中打算修行五十年,就在他即将修行期满的四十九年十一个月二十九天的夜晚,有两强盗偷了一头牛来到洞里,将牛头砍下。这一切让僧人看到了,他们又要对僧人下毒手。僧人想到自己修行就要期满,一旦死于非命,太遗憾了,便苦苦哀求馆饶命。强盗哪里肯听,还是把他杀了。僧人的头被砍掉,突然从肩上长出了一个牛头,变成了阎魔王的模样,大发震怒,将强盗撕碎,并用人头骨作碗,把他们的血都喝光。此后他变成了凶恶残暴的阎魔王,要吃尽所有的人类。百姓们非常恐惧,于是纷纷向文殊菩萨求救,文殊便现出了忿怒金刚形即降阎魔尊,把阎罗王降伏了。
科普莲花座结构图
甘肃省博物馆
据传释迦牟尼和观士音菩萨颇爱莲花,用莲花为座,自此所有寺院里的佛像都是以莲花为宝座,称之为莲花座。莲瓣座分为四层,莲瓣除每瓣边缘处,绘制白、红、白三条曲线勾边。每个莲瓣的外表还绘制图案、有的莲座在仰莲处不绘制花朵,而只渲饰色彩,勾边图案。
莲花座结构
甘肃省博物馆
手印,为印度教及佛教术语,系以两手摆成特定的姿势,用来象征特定的教义或理念。
科普佛像手印
甘肃省博物馆
谈到所有螺科大都是右旋(即顺时针方向)。左旋海螺是世上稀有的宝物之一,海螺无论是在古代或现代都鲜有左旋,因为全世界这么多贝壳,左旋螺的分布极少。
先不谈左旋螺在宗教上有多神奇,我们先说它在生物学上的地位:如果学过生物学或研究过贝类的人一定知道,世界上大部份的贝壳都是右旋
,左旋的机率非常小,虽然贝壳的数量很庞大,但是至今发现的左旋螺数目却非常少,所以左旋螺通常都会落在博物馆与收藏家手中。
在古代,贝壳是一种货币媒介,视作钱币使用,是商业的“以物易物,以货换货“之本钱,所以拥有贝壳代表财富福报俱足!越独特稀少的贝
壳越珍贵,“左旋螺”即是如此!另外,珍珠虽然是贝壳的附属产品,经济价值当然高于一般之贝壳,对于左旋贝而言,仍有一段很远的距离。
佛陀时代有一左旋螺的传说:传说佛陀在出家前虽然贵为王子,可是出家成佛后却身无分文,其弟子众多,其中不乏贫穷潦倒者,当时大家的环境又十分穷困,很多弟子来诉苦,佛陀的身上又没有钱,还能给他们什么呢?如果不加持他们,给他们一些宝物,纯粹是精神上的安慰,弟子是感觉不足够的,因为他们仍是众生,慈悲的佛陀,证悟宇宙法则的圣者,便加持海螺(右旋)赐给他们。由此以海螺求财的「如意宝螺法」其秘密的手印,咒语和观想便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凡是有人请求财富,吉祥或如意之事,在众多法器中,为什么佛陀不加持念珠或其他法器,唯独选海螺送给来求福的人?自然是海螺有着神秘的力量。海螺本身会发出声音,是海潮音的一种,而海螺本身具有“无形的磁场”作用,类似金字塔能聚气,聚光,聚能。经过咒力的加持,海螺便成了“法螺”其潜在之神秘力量便被激发出来。启动海螺的咒语(大藏经内有)不难念,难就难在不同之海螺有不同的频率,要把咒语调整至适合的声频才生效。如何调整呢?首先“左”手托着“左”旋螺,放在“左”耳旁边,细心听着空气在左旋螺内流动发出的声音,然后开始念左旋螺密咒,一边念一边听,一边听一边念,如此循环不断,当你觉得螺声与咒语已能合一,此时你口中保持“螺声”声频的咒语, “左”手托着之“左”旋螺改用双手结之宝螺印捧着它,观想宇宙星云,在身口意三密合一的刹那,就会出现了你从未见过的不可思议之现象。
据传说在佛陀时代之前,人间根本是没有左旋螺的,所以今日所见的左旋海螺都是经佛陀加持过的而仍有生命的海螺,其弟子便放回海中,藏在深海里。加持过的海螺后来都变成了现在的左旋螺,等待有缘人觅得。
因为佛教厅里很多都是佛像复制品,看原品还是要去敦煌和麦积山。浏览过后我们就转去抗战和解放战争展厅。这里面东西不太多,主要是照片,很多红西路军实物其实在临泽县、高台县的烈士陵园里面更多,所以只拍了下面一副照片。
图中是解放军缴获的日制92式超轻型坦克,日本称92式重装甲车,西方国家称92式战斗车,是1932年石川岛汽车有限公司专门为日军骑兵部队研制的,1940年淘汰。该车主要装备日军骑兵旅团和步兵师团的骑兵联队,共装备数量167辆。用于战场侦察、火力支援、快速突袭与追击任务。
甘肃省博物馆
看完红色之旅就来到另一个重点展览的大厅: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
这个展厅汇集了甘肃省博物馆及全省28个地县博物馆近50年来考古发现的顶级珍藏,囊括了彩陶、青铜、玉石、金银器、木简、木器、丝织品、唐三彩、泥塑、壁画、写经、石造像塔、瓷器等420余件历史文物精品。展览共分丝绸之路的前奏、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的绵延四个单元,以丝绸之路发展史为脉络,主要展示自青铜时代起至宋元时期甘肃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文明的演变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狼钮盖彩陶鼎,四坝文化,玉门市火烧沟出土,1900-1400 B.P。这三只狼太萌了~!
甘肃省博物馆
阝爰 伯铜提梁卣(读“有”),西周,1973年灵台县白草坡出土。卣身为筒形,提梁梁面饰凤纹,与卣体结合的提梁两端成牛首状。盖边及器身分饰三组弦纹间对凤纹。盖内及腹内底皆有铭文:“阝爰 伯作宝尊彝”。这种筒形提梁卣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气息,成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密切交融的生动印记。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看过实物真让人感叹古人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与抽象的艺术结合力,第一眼就被真品震撼到了。
1969年9月10日下午,甘肃省武威地区金羊乡新鲜大队的民工,在武威县北郊一公里处雷祖庙的雷台之下开挖战备地道时,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东汉的将军墓,出土了相当可观的一批青铜车马佣。墓主的身份,依考据马俑胸前的铭文记载,应为“守张掖长张君”陆墓,赙赠者为“左骑千人张掖长”。墓中出土的文物共计231件,其中有三颗铸有“将军”字样的银印,另可贵的是其中有一雄伟壮观的仪仗队,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带头的,就是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的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马踏飞燕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
1971年,经郭沫若举荐,铜奔马运抵北京展出,引起史学界极大震动。
1973年,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轰动世界。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
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02年,为了加强中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切实保证文物的安全,国家文物局发布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其中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出。铜奔马即“马踏飞燕”便是其中的一件。
出土时的铜奔马已残缺不全:马的颈部有1厘米平面大小的洞孔数个,马头及尾巴的几绺鬃毛掉下,奔马的三个马蹄心空着,等等。修复时,将马头和尾巴掉下的鬃毛清洗后茬口见新,用锡焊方法连接焊结实。把马上的残缺洞孔清理干净后,用铜和锡焊补严实;把缝隙填补好,磨平。有的纹饰修复时对不上了,使用刻刀和小錾子修饰通顺。
骏马奔驰疾如风,脚下飞燕回首惊。匪夷所思画面生,巧夺天工物已成。
甘肃省博物馆
这尊木独角兽的线条简洁刚毅,颇有后现代抽象画的特质。
木独角兽
甘肃省博物馆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唐延载元年,泾川县大云寺,694 A.D
甘肃省博物馆
各地出土的凤首壶
甘肃省博物馆
这也是五重宝函内容物
甘肃省博物馆
宝函最外层
甘肃省博物馆
木制建筑模型
甘肃省博物馆
铜牦牛
甘肃省博物馆
逛完省博,都下午2点了,速度坐车去木塔巷,朋友说这里有很多小吃,先吃午饭。来到巷子口,先一人来一杯兰州特有的甜醅子解渴。
木塔巷
甜醅子又名酒醅子,是兰州的传统小吃,在兰州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兰州的一种小吃。
做法是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甜醅能否发酵成功关键在于掌握温度,而揭盖时间却因季节而不同,这就全凭酿造者的经验了。更值得一提的是,甜醅发酵时反复生成的甜醅酒可谓稀罕之物,醇美香甜,营养价值高,夏季食用避暑效果尤佳。所以推荐大家来兰州的时候,渴了可以随时买一杯甜醅子做饮料,剩下的青稞或者莜麦都可以吃,一杯只要4元,真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放在杯子里一冲开水就是热甜醅子了,酸酸甜甜!
木塔巷
找个面馆,来碗兰州的浆水面。
浆水面一名相传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之功效,是汉中和甘肃的名小吃。主要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浆水面广泛流行于兰州、天水、定西、临夏等地,而以兰州的最为考究。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
酸汤浆水面
木塔巷
吃过午饭,沿着中山路一直向北,就到了兰州的另一个著名景点: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〇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
美国人设计,德国人工程管理,中国人建造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历经百年保存依旧完好,在桥上可以感受历史的沧桑感。为游览兰州必去景点之一。
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由德国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钢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从对面白塔山上看中山桥
中山桥
中山桥建造纪念碑和最早的桥头柱
中山桥
今日的中山桥已经成为一座步行桥,依旧在为兰州市民服务。
中山桥
这个角度是中山桥留影的最佳角度,我也不能免俗的来一张
中山桥
历经百年,结构依然坚固
中山桥
今冬气温暖,黄河都不上冻,而且水还比较清澈,就是水量小了一点。
中山桥
金城关故址在今兰州市黄河中山铁桥向西约1公里处。为什么在此设关?这是与这里的险要地形分不开的。这里北依白塔山,南临黄河,行道狭隘,形势雄伟险要,”独金城关路才一线,西达四郡“.唐边塞诗人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记其形胜云:”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明人黄谏《金城关记》赞此关有”一夫怒当关,百万不敢傍“之势。千百年来,许多中外旅行家、使臣、僧侣、商贾以及西域的一些君王,都曾出入过金城关。1842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被清廷充军新疆伊犁,他途经兰州时,也是从镇远浮桥过黄河,然后通过金城关前往伊犁的。金城关从设关之时起,迎朝霞送落日,成为兰州历史变迁的见证。由于自然灾害和战争的破坏,金城关曾多次进行修葺。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行进重建。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修镇远浮桥时,移关于桥西200米之地。这里北为百尺峭壁,南为黄河白马浪,地势更为险要。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修金城关,用砖石构筑关城。城内正北筑台,高丈许,上建真武殿,城东西各有城门,西门外建瓮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又进行一次修缮,重修后,甃残酷构基,直接河流,门上建注孔防火,山城建炮眼防攻,上为楼三楹,拟下石矢可百步,人不能近(张栋《重修金城关记》)。至辛亥革命时,金城关全部坍塌,仅有一些遗址。1921年,甘肃督军曾对它进行过修复。1942年修建甘新公路时,金城关被拆毁。
铁桥对面的金城关
中山桥
走过了铁桥,就到了白塔山。白塔山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因山头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 白塔山树高林密,曲径通幽。站在山上,便可一瞰全市景观及九曲连环的母亲河。每年6月初到9月中旬是避暑、休闲的最佳时节。逢至周六、周日,更是人们聚集之地。
因为冬天山上树叶都落光了,没什么风景,我们就在上了一层平台,随便逛逛,下面的目标是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金城关风景区。
兰州文化体验馆
新建的博物馆,免费,能看到很多兰州文艺展品,尤其著名的是丝路花雨。二楼还有中山桥建造历史馆,从头至尾详述了中山铁桥的建造历史,生动形象。
金城关文化风情区被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其中,文化展示区经营业态有古玩、字画等收藏品展示交流以及现当代美术馆、马家窑陶器和古瓷器博物馆两个主题性博物馆。休闲娱乐区域内有旅游纪念品交易中心,大型休闲娱乐会所,配套零售商店等经营业态。商务酒店区内设商务会议、餐饮休闲等设施。
其实最有可看性的还是兰州文化体验馆、兰州非遗博物馆和秦腔博物馆三个展厅,下面分别详述。
从金城关的右边就可以看到兰州文化体验馆的大门
兰州文化体验馆
兰州文化体验馆一楼是关于甘肃的文艺作品和旅游路线指引。文艺作品里最著名的莫过于大型舞剧“丝路花雨”了。
1977年,甘肃省歌舞团开始策划创作一部以敦煌莫高窟为背景的,反映甘肃地方特点的民族舞剧。当年11月,以赵之洵为首的创作组前往敦煌,进行为期一年的创作。其后,甘肃省歌舞团进行了一年的排练。
197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0周年,文化部调丝路花雨作为献礼剧目前往北京演出。10月1日,该剧首演于人民大会堂,轰动全国,得到广泛好评。12月1日,该剧剧组应邀前往香港演出],再度轰动全港。
在其后的数年中,该剧剧组相继赴朝鲜、法国、意大利、日本、泰国、苏联、土耳其、美国、西班牙、英国演出,所到之处获得交相称赞。该剧剧组是第一个应邀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的亚洲艺术团体。
1979年至1994年年间,该剧在世界各地上演超过1000场,观众超过160万,并被拍摄成为电影。
此剧剧情为:
中国唐朝年间,敦煌著名画匠神笔张在一次意外地丢失了幼女英娘。数年之后,神笔张在敦煌市场上找到了英娘,发现她已沦为百戏班子的歌伎,幸得波斯商人伊努思出资为英娘赎身,使得父女团聚。
其后,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在莫高窟中画出了敦煌壁画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敦煌市令得知此事后,巧立名目要占有英娘。神笔张被迫送英娘随伊努思逃亡波斯。
数年之后,伊努思奉命出使唐朝,英娘随其返国。神笔张得河西节度使赏识,脱罪恢复自由。但敦煌市令为泄私愤,唆使强人窦虎拦劫波斯商队。神笔张为掩护使团被杀。
英娘在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会场上化妆献艺,向河西节度使伸冤,扳倒了敦煌市令,丝绸之路恢复了繁荣。
在展馆里能看到历届主角扮演者的照片和简介,下面这张照片是丝路花雨里敦煌飞天反弹琵琶的著名造型蜡像,可谓是惟妙惟肖!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它劲健而舒展,迅疾而和谐,反弹琵琶实际上是又奏乐又跳舞,把高超的弹奏技艺绝妙的舞蹈本领优雅迷人地集中在这个舞位的肩上。我们很难知道,当初是否真的有个善歌善舞且才华非凡的朗姬作为模特,还是画工们离奇的的想象和杰出的创造。不管怎样,反弹琵琶都是大唐文化一个永恒的符号。
敦煌飞天反弹琵琶
兰州文化体验馆
拾阶而上,二楼是黄河铁桥展厅,里面讲述了兰州自古以来的黄河桥梁形制以及黄河第一桥的建造历史,通过塑像、照片、模型、影像资料、实物等的表现,让参观者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清政府与德国泰来洋行协商建桥之举,蜡像。
兰州文化体验馆
出了体验馆,迎面就是秦腔博物馆。通过参观秦腔博物馆,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秦腔这一西北地区特有的剧种。
中国秦腔博物馆对于戏迷来说能看到很多有纪念意义的展品,对于完全不了解秦腔的参观者能在这里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会惊叹于古人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对人的感染力。
秦腔是一种戏剧化的歌舞表演,它和其他剧种一样,人物的一切行为,包括最隐秘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伴奏中进行的。音乐化的语言分为歌唱和音乐性的念白,舞蹈化的动作则可分为神态、表情、身段。前者叫做唱、念,讲究音调和旋律,后者称为做、打,讲究的是动作和造型。它们之间以节奏作为共同的支撑和联接的纽带,彼此即可转化又能制约。
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秦腔不仅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板腔和唱腔韵律及特点,还形成发展了各种做派和做功的套路及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烘托戏剧气氛、加强戏剧效果的基本方法,即程式。根据某些特殊剧目和剧情需要,秦腔还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技术性很高的特殊表现手段,如“特技”、“绝活”。
秦腔的唱腔,既有浑厚深沉、悲壮高昂、慷慨激越的风格,又兼有缠绵悱恻、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凄切委婉、优美动听,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秦腔的表演行当齐全,概括为生、旦、净、丑四大类。细分又可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共十三行,俗称“十三头网子”。表演崇尚做派,讲究神韵,特别在净、生行当表演中成就最大,力求在潇洒、优美中求雄壮、肃穆之势,在矫健、挺拔中求轩昂、伟岸之韵。
中国秦腔文化基地
中国秦腔博物馆
内部的戏台子,按照旧时秦腔剧院原样仿制,蜡像造型栩栩如生,颇有旧时之风采。老汉看戏乐淘淘。
中国秦腔博物馆
充分表现了旧时社会各个阶层看戏时细致入微的表情。
中国秦腔博物馆
秦腔的戏服实物展品
中国秦腔博物馆
生、旦、净、丑十三行的戏服,上至皇帝、下至庶民。
中国秦腔博物馆
旧时秦腔剧团的后台,每个蜡像的表情都不一样,而且主角和配角的待遇也都不同,让人身临其境
中国秦腔博物馆
出了秦腔博物馆,能看到几家小铺,正在卖剪纸、泥塑和刻葫芦。这可都是兰州比较有名的特色产品,而小铺旁边就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主要展出了兰州刻葫芦、剪纸、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样品,配合商铺,做到非遗文化的延续,除此之外还有社火表演、饮食等。二楼有城关区复原模型,里面的蜡像堪称一绝!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集展示、展演、传承保护等功能于一体,采用实物陈列、场景再现、多媒体等现代手段,全方位呈现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走进陈列馆,兰州太平鼓、黄河水车、永登高高跷、微缩古建模型兰州四合院、兰州的剪纸、刻葫芦、泥塑等一批代表性非遗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复活了老兰州的点滴记忆。
茶馆,人物蜡像,右边着蓝衫坐者正在和他对面的人划拳喝酒。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生动再现了甘肃人吃饭喝酒的景象!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老爷爷给小孙女喂穰皮子。
酿皮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数量的蓬灰和敷料,用温水调成硬面团,再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后,再放入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出淀粉,面团成为蜂窝状物时,放进蒸笼蒸熟,这叫“面筋”,再将沉淀了淀粉糊舀在蒸盘中蒸熟,这便叫“蒸酿皮”。蒸熟了酿皮,从盘中剥离,切成长条,配上面筋,浇上醋、辣油、、蒜泥等佐料,吃起来辛辣、凉爽、口感柔韧细腻,回味悠长。
酿皮除有“蒸酿皮外”,还有“馏酿皮”。馏的酿皮,金色发亮,薄细柔脆;而蒸的酿皮,色褐沉着,浑厚肥大,两者色形各异,而味道基本一致。酿皮虽是小吃,但可作主食充饥解饿,也可当菜肴,充当下酒冷盘。冷热均宜,四季可食。
若论及西北的特色小吃,我想“酿皮”是首选之一。吾乡人读“酿”作“让”音。然而,进了陕秦之地,称做“面皮”;入了嘉峪关,又道“凉皮”。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称法,都只概括了这种美食的一个方面。
酿皮的原料甚多,从绿豆面、高粱面到麦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之物,皆可入选。故称为“面皮”,乃指其原料皆为面食。
这穰皮子做的跟真的一样!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老师傅正在调酿皮子,可以说真调料做的就让我已经不自觉的吞口水了!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在陈列馆二楼、兰州鼓子的茶园演艺厅里,戏台的大幕高高卷起,但红柚木制成的古式椅凳已无昔日票友,戏台上更无艺人说唱。然而,观者看到此景都会情不自禁进入“观众嗑着瓜子、听着兰州鼓子、拍手叫好”的历史情景中。
兰州鼓子始创于北宋,系兰州本地民间音乐,其以音乐价值、表演形式、民俗民间文化价值入围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被“复原”了的一条老兰州名巷“双城门”,昔日繁华喧闹的市井生活即刻现于眼前。张贴“哈德门”牌香烟的陈旧海报,硅胶制成的街头摊贩和大汗淋漓锤砸铁器的民间工匠,以及开门迎客的“马保子”牛肉拉面馆、木制大门紧闭的皮货铺……都惟妙惟肖般“镶嵌”在这条古街上,尽显昔日兰州繁华岁月。
街头茶馆,几个人在玩牌九——纸麻将。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1915年,兰州城陋街背巷里,一个叫马保子的个体户是始作俑者。牛肉面的“祖师爷”马保子家境贫寒,自小聪慧,学得一手烹饪的好手艺,开始只能小打小闹,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一头是面条和牛肉块、白萝卜、蒜苗香菜等辅料,一头是火炉,炉火上架汤锅,锅里温热着夜里慢火熬煎的牛肉汤。食客由最初的不屑一顾到蜂拥而来,这段时间大慨持续了有四个年头。马保子的担子已经不能满足更多人的食欲,于是乎,在1919年华夏风云变幻的岁月里,马保子也悄无声息地进行了一场牛肉面的“革命”,兰州笫一家“马保子牛肉面店”在东城壕北口(现在的张掖路商业步行街一带)开张了,一场近百年来“变革”从此拉开了序幕。由担及店,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累积,而是九乘九的飞跃。
马保子为了精益求精,又开始在牛肉汤里加入羊肝子汤,以天然纯净青草为食的牛羊肉汤混为一体,馨香入鼻,汤清味鲜,爽美不可言也。接下来,马保子为了使面更筋道,选择用榆中北山和皋兰一带的冬小麦,只提取60%的面粉,揉制成面团,和面时,淋入温盐水,拌成絮絮状,再揉和均匀。后来,他又发现一种戈壁滩上生长的蓬草烧制的蓬灰,把它加进面里,既有一种芳香的特殊味道,且又使面愈加韧光筋道。马保子不但对牛羊肉选择十分挑剔,非“吃的中草药、喝的矿泉水、走的黄金道”的牛羊不用,就是对辣椒、白萝卜、蒜苗、香菜,也要产于天然无污染的水和农家肥浇灌的菜蔬。马保子匠心独具、精心设计的配方,以及以诚待客、严谨务实的作派,使它成为兰州牛肉面长盛不衰的真谛所在,至今为之遵循的秘诀与行规。
第一家牛肉面店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面已出锅,正在调葱花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食客,赶时间的就在门口蹲着吃一碗面就一个馍馍。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河洲砖雕: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民间传统砖瓦雕刻工艺,在甘肃、青海、宁夏一带久负盛名。临夏,古时叫河洲,河洲砖雕以次而得名。它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特别是清末,能工巧匠辈出,砖雕作品丰富多彩。河洲砖雕分“捏活”、“刻活”两种。所谓“捏活”就是先把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刻成龙、凤、狮和各种花卉鸟虫等图案,然后入窑烧成砖。“刻活”就是在青砖、瓦上用刀刻出各种浮图成画幅,常见的有《泰山日出图》、《碧波荷花图》、《五松图》等。
砖雕铺子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制品,主要产于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长期以来,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一直是维系整个保安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保安族经济文化的命脉。
铁匠铺子
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
从非遗博物馆出来,眼看就6点了,西北太阳落山晚,天还大亮着,和其他同学约好在东方红广场附近吃饭,所以我们又溜达到车站,坐一辆公交车到广场附近。兰州公交车基本都是1元,所以在兰州出门要准备很多零钱。
国芳百货一个江苏来的老板就这么把一个国芳建在东方红广场上,而且还要做五星级宾馆了,在兰州这一片,国芳确实就是最好的。服务态度在兰州的服务业里面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卖的东西还可以,价格基本是在兰州最高的商场了。也是兰州为数不多的能设计让人比较舒服的逛的商场,奢侈品也集中在这里,人气很高。
东方红广场旁边就是兰州最高档的购物商场:国芳百货,旁边高楼是国芳酒店。楼上有电影院,旁边还有一家金鼎牛肉面,是打发时间的好去处,也算是兰州比较地标性的建筑物了。
之前叫做国芳百盛,后来百盛集团撤出改做国芳百货。
国芳百货
晚上和几个同学吃了一顿火锅,好几年没见,大家聊过去、聊前景都很兴奋,一直从晚上7点30聊到了11点……
第3天
2014-01-20
今天的行程是户外锻炼为主,先去五泉山看看,记得自从小学来过一次就再也没来过了。
五泉山公园建在五泉山上,而五泉山位于兰州南部的皋兰山麓,林木茂盛,风景优美。兰州地处西北,常年缺水,黄土山的面貌才是主流,所以几丝绿意非常醒目,让人留恋。这座公园最有名的,主要是五眼名泉,所以叫做五泉山。正是因为风景优美,又有让人啧啧称奇的五眼名泉,这里就成了佛教的圣地。目前的佛教建筑“崇庆寺”内的“金刚殿”为明朝洪武年间所建,而其余修葺的建筑则为清代修缮。
这座山,就像北京的西山,一直是兰州市民最好的休闲游览胜地,尤其是夏日,这里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而且,“有仙则灵”,既然是名山大川,到这里来朝拜的自然不乏香客。据说这里的香火非常灵验,因此香火也无比昌盛。
夏天挺好的,山顶有很多农家乐,爬上去或者开车从后山上去都可以,冬天就有点荒草萋萋了!爬山的好去处,可以锻炼身体。早晨很多人晨练。
再三提及牛肉面对于兰州的重要性,甚至新店开张酬宾都是牛肉面降价广告!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现在这里是罗汉宫,最下面两层是所谓的佛教故事雕塑,还要门票5元,强烈预警不要到这里,太坑爹了!雕塑早已破败,看着跟恐怖片似的,讲的故事似是而非,甚至把李白也往佛家生搬硬套,绝对不要进!!!
五泉山之所以叫做五泉山,是因为山上有五眼名泉。其名为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20年)霍去病征西,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这虽属神话,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绝妙确为世人瞩目。“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处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文昌宫东侧有一垣花墙,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大书着三个淡灰的隶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几眼泉迥然不同,说它是泉,其实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样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约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掬月”雅名由此而来。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汇合处。
公元1399年,后来清同治六年焚毁。现在为1923年重修。大殿里,陈列着三百余尊木雕佛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寺院,却是一个木雕佛像艺术品的荟萃之地。这里聚集了各种式样的木雕菩萨,造型奇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内有一尊卧佛,香火颇盛。
睿源寺即五泉山,山脚的“崇庆寺”内的“金刚殿”,系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余年。这里也是兰州和甘肃省佛教协会所在地,香火及其旺盛。
不过佛门清净之地旁边就是游乐园,寺内闻佛经,寺外便是骑马舞的节奏了,囧rz
五泉山
爬山爬累了,下午同学有事去广场,所以他带我去附近一家有名的炸酱面店吃午饭。
建伟炸酱面(大润发店)
炸酱面连锁店,面跟牛大碗差不多,现拉面,煮熟后捞出来浇一大勺炸酱,主要是肉臊子和面酱。炸酱比较咸,味道重,油也大,有点腻。一大碗面,要两个小菜,萝卜皮不错,虎皮辣子也是少不了的,再来个泡菜,几瓣蒜就可以了。夏天的浆水面做的也不错。
等我们到广场都两点了,这家还是人挺多,屋里都没位置了,我们只好坐外面,一人点了碗炸酱面,再配两个小菜正好,面汤无限续杯。
兰州的市中心了,周边各种购物场所,广场上还有鸽子可以喂,公检法机关也在周围。很开阔的一片地方,吃的也不少,还有体育馆,健身的人常来,基本上是兰州人活动的中心
吃过午饭,朋友去广场附近办事,我一个人逛一逛国芳百货,再绕着广场溜达一圈,然后就徒步去水车博览园看看了。
广场上照例有旗杆,估计在国庆有升旗仪式
东方红广场
兰州的景点比较少,基本上都是沿着母亲河黄河的景点。从七里河区的小西湖开始,向西可以看到水车园、黄河索道、中山桥、水车博览园等景观。因为我从广场向北走,所以去的是水车博览园,至于西边的水车园则没有去。
兰州水车博览园
不收门票,好几组水车排在黄河边,不过要春夏的时候,冬天景点枯水期,水车不转动。建议先在城关大桥看全景,然后再下去拍近景,看水车的工作原理,来兰州不得不参观的景点。
这可是世界上水车品种、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架在岸边的大水车都是古代遗存,黄河水浩浩汤汤,百年来一直推动这些水车在转动。如果时间紧,则可以沿着外面的围墙走一圈,不过就是看不清大水车的细节了。
这就是从外面的围墙看到的水车
兰州水车博览园
从明代就修建的大水车,目前依旧能使用
兰州水车博览园
远处正在建设中的新桥——金雁大桥,气势磅礴,大桥对面是兰州国际会展中心
兰州水车博览园
从博览园西头走到东头,发现有个告示告知东区正在施工,目前已经关闭,等施工完成后还会有新的博物馆和群众活动地区出现。出了东门,马路对面是敦煌艺术研究中心,不过不知道是否对公众开放,如果能开放的话再里面看看也应该是不错的。
今天爬山加上逛公园暴走了一天,累的够呛,晚上找同学在西关十字附近的饭馆大搓一顿,本来预计是要去黄记煌,结果8点那边就打烊了,说是团队包场,没办法又转到鱼火锅,我还是头一次吃这种被切成薄片的鱼,放在锅里涮几秒就能吃了,味道挺香。这一顿又吃到了10点半。
第4天
2014-01-21
早晨朋友出去办事,我一个人出来逛,早就听说兰州有个碑林,今天天气好,微风拂面,一点也没寒冷的感觉,所以去碑林看看应该蛮不错的。
刚开始朋友说是在白塔山附近,我以为在白塔山上,结果爬到半山腰什么都没看到,又下山来向金城关方向走。路过问一店家,告诉我一直再向西走大约800米就能看到了,不过他说碑林现在是关闭的,去了也没用。要真是这样今天岂不是白来一趟啊~不管了,先过去看看再说。
兰州碑林
兰州碑林以地域文化为特色,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展示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西部文化的辉煌历史和当代成就。山下那个展厅写着要门票,但是山上其实是不要门票的,里面如果仔细看的话是要大半天时间。人比较少,可以静静的欣赏书法。草圣阁内禁止拍照。
一直走见到这个高悬着“兰州碑林”牌子的阁楼就是了,旁边的小屋玻璃上贴着成人6元门票的字样,不过里面没有人。上台阶看看大门紧锁,透过模糊不清的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有展厅,但是好像没有任何展出物,想找个人问问都没有。绕着走了一圈也没见开门,难道今天真是不凑巧关门歇业?又不是周一,离春节假期还有几天,莫非冬天就是关门吗?这半天的白塔山算是白爬了啊……
这时看到有人从上面下来,才发现在阁楼后面还有台阶向山上通去,这不能白来一趟啊,爬爬山算健身了,去山顶看看景观吧。
山路曲曲折折,爬一段抬头又是一段,山势渐高,我心里也没底到底要爬到什么时候,路上基本没什么人,除了偶尔有几声鸟鸣之外就没声音了,只听见自己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走着走着已经有几次心里要打退堂鼓了,又想着已经爬到半山腰再下去实在是很不划算,接着又咬牙走下去,突然转过一个弯就看到有一条长路通向山顶的楼阁,那个楼阁上挂着两块牌子“草圣阁”和“黄河第一阁”!
呼哧呼哧爬上去,来张近照
兰州碑林
结果到了草圣阁门前,发现里面都是碑文展览,还有隶书、行书等科普,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兰州碑林,不过大门铁将军挂帅,还是进不去!真郁闷,好歹爬上来了,结果吃个闭门羹……
我还是不甘心,看见草圣阁左边有条小路还能向前走,走过去穿过一个铁门,豁然开朗啊,看见一个石牌坊,上书“兰州碑林”,铁门还是开着的,有个看门人在扫地,问了一下现在是开放的,而且是免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顶着一头汗,赶紧进去瞧瞧。
草圣阁一楼,陈列中国传世书法集粹,真、草、隶、篆、行诸种书体,历代名家名作,琳琅满目。二楼,陈列兰州碑林镇馆之宝一淳化阁帖、敦煌写经和秦汉简犊,其中敦煌写经、秦汉简犊均为首次勒淤贞石。四楼,陈列林则徐、左宗棠、郭沫若、于右任、张大干、舒同、赵朴初、启功的书法碑刻。五楼,陈列毛泽东和孙中山的书法碑刻。
西廊展示甘肃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书法碑刻。东廊为当代书法家以咏陇诗文为内容的书法碑刻。甘肃著名碑刻,裹立于碑轩和古碑苑内。陇右书艺院是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学习、交流的场所,收藏有书法图书、杂志、报纸、拓片等,可举办书法研讨会、书法学习班、书法展览。
碑林看到两点多,终于大致看完了,下山准备回家,走下来的时候特意数了一下,全长大约990级台阶,所以要看碑林的朋友,如果没体力的话还是从后山坐车上去吧。
西关清真大寺创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雍正年间曾两次重修 现在所看到的是在1990年重修后的建筑,气势雄浑,庄严肃穆,具有鲜明的阿拉伯伊斯兰风格。该寺还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伊斯兰经学学者。
回去的时候每次都要从西关十字坐车,所以每次都能见到这座清真大寺,下面还有个叫“迪拜城”的小店铺,可以买到国外进口的穆斯林衣物、服饰和食品。
因为对面就是儿童医院,所以寺旁边有很多药店
西关清真大寺
清真寺东边就是公车站枢纽,所以来城西部基本上都要从这里换车,人多车多,过马路要看好,注意安全
第5天
这两天跑的地方比较多,白天在屋里休息,下午和同学出去又在铁桥附近逛了逛,然后直奔今天的主题:吃!
新疆村
大盘鸡分大、中、小、小小四种规格。大盘鸡味道很好,鸡肉香烂,土豆也很入味。整体菜有点偏辣,人气很旺,饭点的时候找座比较困难。抓饭羊肉很软烂,酿皮子也做的很好吃。肉串量比较足。丁丁炒面吃的很爽口。
晚饭的正餐先在新疆村饭庄搞定,来这里的主要目的是吃大盘鸡的。大盘鸡鸡肉和土豆分开做,土豆不会糊到鸡肉里,而且吃完一定要让加白皮面,面很筋道,沾了汤汁十分美味!
接下来转战正宁路小吃一条街,外地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地方,能吃到肚歪。
正宁路小吃夜市兰州的小吃一条街,人多热闹。最知名的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鸡蛋牛奶醪糟,有点类似南方的酒酿圆子,德林、老马家的需要排队,等大概20分钟左右。其他推荐油炸土豆片、羊筋肉。
兰州正宁路夜市小吃一条街,位于双城门到南关十字的庆阳路的南端,是和庆阳路平行的一条小路,总长200米左右,道路的宽度也就5米左右,可是每天一到下午5:30,这里就开始热闹了。这里汇聚了兰州大部分美食小吃品种,本来是兰州市为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而特许经营的一个夜市,结果现在越发红火。
这里的小吃真是太多了,主要是一些北方的小吃,大概有20多种,主要都是炸,烤,炒,煮,之类的,例如:油炸洋芋,油炸绍兴豆腐,炸肉串,各式烧烤,烤羊肉,烤鱼,烤鸡翅,烤鱿鱼,烤红薯,烤蛋挞,山东煎饼,炒海鲜,炒面,凉面,菜拌面,鸡蛋醪糟,酸汤饺子,兰州凉皮,陕西擀面皮,腊肉夹馍,等等。来这里的人都是馋嘴的食客,无论你的地位高低,挣钱多少,还有不管你对食物多么挑剔,这里总有你中意的小吃。
路过的时候还看到有市民在空地上唱秦腔,自娱自乐
正宁路小吃夜市
整条街摆满了烤鱼、烤肉、各种菜拌面、菠菜面、凉面、烩面,还有羊杂碎、筏子面肠、鸡蛋醪糟、砂锅、麻辣烫、洋芋角角、各种甜食等等,数不胜数,让我想起在清迈夜市,从一头吃到另一头的爽快感!
正宁路小吃夜市
软儿梨,水多,很甜
牛奶鸡蛋醪糟
正宁路小吃夜市
最后的成品,美味香甜,如果不是排队那么久我应该再来一杯的!
正宁路小吃夜市
兰州之行以吃的圆满满意结束,虽然冬天的金城缺少了夏日的欢乐,但是它的文化、美食依旧让我体会到了这座城市的厚重,希望大家有机会能来看看美丽的大西北,湛蓝的天空和淳朴的人民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