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浏览黄南节日:人神共舞,民俗文化
热贡六月会
热贡六月会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青海热贡地区最富民族特色、历史最为悠久、范围最广的民俗活动。起源于龙图腾崇拜,至今已延续了四五百年,融宗教、祭祀、娱神、娱人于一体,充满了神奇与欢乐,是一种原始宗教和民俗文化,即仪式与庆典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在同仁隆务镇、保安镇、年都乎乡的村庄中陆续举行各自不同的以民间舞蹈为主的一种民俗活动。其主要活动有:祭神仙、上口扦、上背扦、跳神舞、爬龙杆、打神鼓、唱“拉伊”,最后是法师“开山”。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和“开山”。其舞蹈大致分为《拉什则》(神舞)、《勒什则》(龙舞)、《莫合则》(军舞)三大类。其间,保安镇浪加亚日村穿插上演原始的“生殖崇拜”巫舞。
那达慕
河南县“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除了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比赛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和当地牧民前来观看,此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
五彩神箭
尖扎县是“五彩神箭”文化的起源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射箭在尖扎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影响的综合性民间竞技娱乐活动,成为尖扎人民难以割舍的文化情结。从2010年起,尖扎县每两年举办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9月7日——9月10日)。赛事集体育、文化、旅游、商贸为一体,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特色浓郁的国际民族射箭盛会。
“於菟”舞
“於菟”舞是驱妖降魔求吉样的一项原始古朴的民俗。又被称为楚风古舞,是楚人信巫崇虎的遗痕。自秦、汉及明清以来多有定居当地的屯守戍边之江南楚地军人,“於菟”舞便随历史的流传变迁保留下来,是一种原生态文化。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在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举行,其表演由7名健壮的青年男子组成,舞者上身裸露,下身将裤腿高难度卷至大腿部.由化妆师用锅底灰和墨汁将舞者脸部和全身画成虎状脸谱和斑纹,妆扮好的“於菟”们在完成一系列宗教仪式后,做虎状跳跃至各家各户尽快叨食事先预备好的鲜肉、圈馍等食物,整个场面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南味道:饮食风味独特
蕨麻米饭
蕨麻米饭的烹制方法十分讲究,将大米煮至七八分熟,捞出后用冷水去米汁再加酥油拌匀,再放入笼内蒸熟,出锅后加煮熟的蕨麻,一样一半盛在碗内,再撒上白糖,浇上酥油汁,食用时边搅边吃。具有甜而不涩,油而不腻的特点。蕨麻系高原蔷薇科野生植物,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因此长期食用,有同人参一样延年益寿的功能,因此被人们美誉“人参果”。 以熟烂的蕨麻加酥油拌米饭,既香又甜,腻味全除,色香味俱佳。
土烧馍
土烧馍藏语称卡什得,是同仁县农业区藏族群众的烧烤大饼,为该地区所特有。制作方法是:将白土块烧红,捣碎摊平,把揉好的发面放在上面,盖上烧红的小土块,烙、焖、烤兼而有之,吃起来香脆可口,且能长期储存。制作好的烧馍一般为圆形,大小在直径60厘米以上。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也叫手抓白条,是青海高原牧民们对羊肉的一种独特吃法,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近乎原始之感,多次品味后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因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净光而得名。手抓羊肉烹调操作简单明快,只加一小把盐,肉熟而不硬,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
羊肉性温,在高原地区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阿卡包子
阿卡包子,藏语称为“夏馍馍”,是一种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食品。包子馅为牦牛肉,四成肥肉,六成瘦肉,将肉剁碎,加葱、野香草粉为佐料搅拌而成。包子皮不用擀面杖,用两只手捏成。包子的大小和形状如同核桃,顶端有漩涡,显得既整齐又美观。阿卡包子的特点是味道香而不腻,肉馅鲜而爽口。
酸奶
酸奶是草原上独特的奶制冷饮。从盛夏到深秋,都是制作清凉鲜嫩的酸奶季节。黄南的酸奶不同于其他地方,奶品比较浓稠,上面有一层黄色的奶皮,用勺子轻轻一碰,皮便利索的破开,露出白嫩的酸奶。黄南的酸奶嫩白,味道酸淡不腻,吃了之后令人胃口大开,唇齿留香。常见的有桶装、碗装的,很有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