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
浏览木府
木府,俗称丽江木石土司衙门,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脚下。它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丽江的地方文化。
“北有故宫,南有幕府”。
穿过清泉流水桥,一座木牌坊突兀地立在土木瓦顶上的居民之间。踏入朱红色的木府门,眼前豁然开朗,空旷的地面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气势恢宏,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说我们在丽江古城看到的是丽江的世俗生活,那么在木府,我们会读到曾经兴盛于中国西南的一个伟大的土司家族的兴衰。
木府历史
穆敬酒宫虽有王者之雅量,但与中原“以敬为中心”的传统相悖,建在城南一隅。
商贾云集的四方街作为整个城市的中心,从商业中心四方街向四面八方辐射。可见古城最初形成于乡村集市,最后因商业贸易而繁荣。这与古城作为千年茶马古道重要城镇的历史密切相关。明代宫廷式木土司建筑蔚为壮观。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惊叹他的《滇游日记》“宫室之美,意在为王”。明代古城居民1000多人,民居建筑相当庞大。徐霞客曾把当时的丽江古城形容为“一排排瓦房的私房社区”,可见民居建筑的兴盛。
穆土司家族
穆的土司家族经历了元、明、清三个朝代,传承了二十二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公元1381年派兵30万攻克云南。滇西大理王国的地方政权被明军一举打破。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迦阿德审时度势。公元1382年,朱元璋向他的官员进贡。这一举动得到了朱元璋的极大赞赏,并赐他“木”姓。从那以后,纳西族传统的父子命名制度从中国人的姓改变了。
穆氏土司为了保持其统治集团的姓氏贵族化,在社会各阶层实行“官姓穆,民姓何”的制度,而穆氏土司则是代代相传,传承到,一直延续到明清,有的甚至到解放后才延续下来。
一百多年来,一个民族受到了教育,历代土司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使他们与中原文化保持着可贵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使他们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受益匪浅,造就了一批在中国少数民族森林中非常独特的穆氏土司作家。
丽江历史见证,古城文化“大观园”
丽江古城文化大观园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幕府堪称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
幕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是古城文化的象征。位于丽江古城西南角,占地46亩,中轴线全长369米。整个建筑群由西向东,“迎旭日出木质”,左边青龙(玉龙雪山),右边白虎(虎山),后面玄武(狮子山),东南龟山,射山对峙守关,木府拥抱古城,既弘扬阳刚之气,又
穆的土司建造了一座大型的宫式建筑群
木图寺建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如三大石木牌坊、木家院、归元殿、黄愚亭、三清殿、广碧楼、经堂、家庙、万卷书屋、余音楼等。
幕府前的石牌坊是用从金沙江上采集的汉白玉做成的,宽9米,高18米。牌坊上有四根石柱、椽、檐、方盖,牌匾上刻有秦“忠”字。这
东方属于木,太阳和木头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崇拜者,也是皇帝给纳西族人起的名字。所以“以木兴市”的理念,使得木府的建筑走的是朝西朝东的方向。古城四周没有城墙,据说是因为木土司住在城里,一个设防等于“木”字,一个箱子变成了“困”字,等于陷“木”。
幕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是古城文化的象征
木土司背枕狮子山,山上种了柏树。
目前,狮山上还有一大片古柏林,是丽江十二景之一。除了这座古老的柏林,50-60年代当地人自愿种植的大量柏树也日渐繁盛,形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望着狮子山的极点,古城里一排排的民居瓦房呈现出天地交融的深蓝色,一望无际的灰色看上去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明代宫廷式木土司建筑蔚为壮观。明代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惊叹他的《滇游日记》“宫室之美,意在为王”。
明代古城居民1000多人,民居建筑相当庞大。徐霞客曾把当时的丽江古城形容为“一排排瓦房的私房社区”,可见民居建筑的兴盛。
以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