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
浏览去年,位于北太湖畔的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凭借“太湖稻城”油菜花季系列活动,从全市156个申报的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苏州国际旅游节年度十大优秀节庆活动,并通过层层考验,获得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殊荣。
在苏州,这座在GDP方面并不出众,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普通乡镇,何以苏州这座并不缺乏旅游“亮点”的城市,成为乡村旅游的闪耀新星?
随着2019北太湖文化旅游节的开幕,人们走进这片被誉为“典型江南、稻香小镇”的土地,或许能够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口号背后的真实含义,也切实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望亭,古名御亭,曾名鹤溪。坐落在苏州市西北,太湖之滨,与无锡市以望虞河为界,是一座具有近二千年历史的古镇。
望亭镇域布局呈现“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京杭运河以东,是以望亭国际物流园和望亭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物流产业和精密智能制造;长洲苑路以西,是以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中心区域,主要是城镇综合功能区和原有工业区。
多年来,望亭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建设有力推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强,荣获国家卫生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稻香小镇等荣誉称号。
北太湖(望亭)旅游风景区位于农业特色小镇“稻香小镇”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西邻太湖、北接望虞河,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北太湖大道一侧是近七公里的滨湖风光,另一侧是万顷良田与散落其间的自然村落,是鱼米之乡的现实写照。
最近,随着千亩油菜花绽放,大量游客涌进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的北太湖(望亭)旅游度假区,景区内十多家农家乐,一桌难求。作为相城唯一拥有太湖与大运河资源的乡镇,2016年起,望亭做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章,建设美丽乡村。
“镇里推出乡村旅游观光活动,对沿太湖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开发,我们顺势而上鼓励村民办农家乐,让村里的百姓富起来”,迎湖村党委书记唐伟国坦言,“以前,村民的自建房根本租不出去,现在租给农家乐一年租金可达10万元以上。”
目前,迎湖村汇集了农家乐13家,年利润近2000万。
而作为望亭农业领军人物的林莓莓草莓园负责人林亚萍,更是雄心勃勃发展她的“红果果事业”,“不仅要让游客到望亭来摘草莓,还要为他们的亲子活动提供平台,把草莓园做成一个科普园。”
“作为农业重镇,我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周边地区相比后劲不足。”望亭镇党委书记顾敏提出,要“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农村、像发展工业一样发展农业、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农田”,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二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坐拥千年太湖美景与生态资源,近年来,望亭融合农旅文创,全面整合太湖、大运河优势资源,建设完善了长洲苑湿地公园、稻香公园、二十四节气印象、油菜花海、七彩金沙滩等一系列生态及人文景观。
在产业方面,景区拥有水稻面积7218亩,依托万亩生态优质粮食生产基地,集高效生态农业、粮食深精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体验为一体。此外,从事蔬菜瓜果生产的现代化基地出产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蔬果。望亭镇在2017年成为江苏省农委发布的105个农业特色小镇之一。
在全面整合太湖、农业旅游资源的同时,风景区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精品旅游线路与产品,稻香公园、油菜花海、七彩金沙滩、风情顺堤河、欢乐小世界、二十四节气印象田园等不同主题的生态景点穿插其中。
以“稻香人家”为品牌的食味南河港特色田园乡村、农家乐主题街区可提供独具特色的农家美食。除了“林莓莓”草莓乐园、御田景园、宽心园等休闲农庄,还有可采摘的蓝莓园、樱桃园、葡萄园,更有金香溢大米、虞河蔬菜、私家菜园、麦田禾盛家庭农场等众多种植基地可体验农事趣味。
作为苏州市十大农业园区之一的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现代物流、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技术,全力建设覆盖大田作物、设施蔬菜、相关资源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控制与全程追溯等方面的智慧农业体系。依托望亭国际物流产业发达的运输管线,产品得以快捷安全送达客户。引入遥感农业、农业大数据研发、有机种植技术研发等高层次团队,助力智慧农业发展;以“人才智慧”推动“农业智慧”,打造高等院校“棚内课堂”、“园中学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互联网+现代物流+农业+人才发展新业态,实现整个园区的智能化建设与创新型发展。以“三产联动”推动“产业改革”,集种植、研发、休闲、体验、健身、康居等业态为一体,推进一三产业有效衔接。
目前,望亭镇正扎扎实实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立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发挥好产业的优势,坚定不移推进农业转型提升,打造北太湖(望亭)旅游风景区,成立望亭镇旅游协会,加快打造高质量的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集群,推出“食味南河港”农家乐主题街区,引进“民谣小镇”优质民宿项目,每年举办“油菜花季”、“稻香文化季”系列活动,品味水乡的乡愁。通过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创新富民的机制,鼓励老百姓想创业、能创业,拓宽收入渠道,通过自身的勤劳来发家致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应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