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
浏览文图/应志刚
从吴江大道拐出,沿着金莘路往西,半途拐个弯,就是杨文头村了。
导航预定的并非这座村庄。只是同行的朋友临出门时,老父叮嘱去一趟附近的油脂厂,捎几桶吃口不错的菜籽油。
车子驶入一片浓阴蔽日的水泥路,告别方才车水马龙尘烟不尽的大道,秋风和着桂花的香氛拂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
开始以为,这是某个富庶的乡镇。
现代化的工厂临着绿意盎然的马路,齐整洋气的楼房、身穿红马甲的环卫工人,甚至还有一处专供小学生等公交车的候车室。
不想,门市部的人见我背着相机,热情介绍,“我们村风景不错,拍照很好看的。”
沿着一条小径进村,尽头是一片开阔的水面,两岸洋房倒映其间,却是道地江南风貌,碧波荡漾、水网密布,有人在垂钓。
堤岸旁,几户农家,院内打理得整洁清爽,院外几垄地,栽着青菜、小葱,还有数株玉米等待采收。
隐隐有鸡鸣狗吠之声,生活于此的人,气定神闲,坐在门口剥着毛豆,或是翻阅书报。
外人走过,抬眼看看,眼神和善却也不主动搭话,依旧各自忙活。
我在偷拍一位剥豆米的老汉时,相机的快门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却也只是笑笑。
见老人和善,趁机聊上一番,得了村里不少典故,平添几番敬仰之情。
杨文头村归属吴江汾湖开发区(黎里镇)管辖,村内有一座杨将军墓,村名始于此。
“原先叫杨坟头村,前面的湖叫做杨坟荡”,老汉娓娓道来,“后来嫌这些名字不好听,改叫成杨文头、杨文荡。”
葬在村里的杨将军,名字无人记起,只知是南宋末年领命在此地抗击倭寇的大将,曾在距此6公里处的元鹤荡大破敌寇,后因疲于征伐被贼人杀害。
杨文头村颇有些历史,人文底蕴也相当深厚。
《汾湖小志》记载,“杨坟头村位处牛长泾塘东市口,东临三白荡,守津口”,历来是军事要地。
春秋吴越战争期间,附近的打铁港与墩头港,是吴国铸造兵器之地。
明朝末年,该村义士沈自龙、沈自駉兄弟“与吴易同举义兵”,在家乡武装抵抗清军。
如今,在杨将军墓基础上,村里建了一座历代名贤陵园,除了杨将军墓及雕像,还设有历代名贤事迹墙,以及葬于村内的明代廉吏周麟、抗清志士沈自龙、沈自駉兄弟的塑像。
村里人自豪的是,杨文头不但有悠久的历史,和值得世人敬仰的名贤,还有秀美的风光。
走过波光粼粼、景色宜人的杨文荡,村里还有东湖、西湖两座公园。
两湖公园各有一片湖荡,四周栽植有各色花草,遍布假山奇石,行走其间,移步是景。
沿着湖岸走累了,既可依着桥栏看风景,也可在湖边的亭阁内小憩,若是自带有茶水,自饮一番也颇为有趣。
我和朋友感慨,老了以后在这村里买一套房舍居住,倒也是神仙生活。
岂料这话被村里人听了去,人家哈哈大笑,“不是说价钿买不起,村里的房子谁家也舍不得卖。”
白日里,村里遇见的多数是老年人,却不似其他地方的留守老人,要日夜盼着儿孙“常回家看看”。
“小孩子白天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到了晚上都要回来”,这里的老人很骄傲,“城里哪有我们这里遐逸,以前卖了房子住到城里去的,现在都后悔了。”
环顾这满眼的美景,闻言之下,也就只剩羡慕了。
杨文头村简介:
杨文头村位于苏州东部与上海交界处,隶属吴江市东北部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小桥流水、处处是景,文化底蕴丰厚,名人辈出。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6.2%,建有全国首批200吨级生活污水处理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100%。先后获得“江苏省村庄建设整治示范村”、“江苏省康居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百佳生态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应志刚,浙江宁波人
资深媒体人: 任职媒体20载,曾任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人民网苏南频道新闻中心主任、中国日报网江苏频道总编。
旅行达人: 乐途灵感旅行家(央视形象代言人)、同程旅行家、驴妈妈旅行达人、途牛大玩家、中国国家地理网专栏作者等。
文旅作家: 已出版小说《最高使命》,散文集《突然有了乡愁》、《散落一地的温柔》等。